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截至今年1月,中国已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今年是“双碳”目标从规划到落地实施的第一年。环境服务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分支,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2023服贸会)备受关注。为响应“双碳”政策,2023服贸会增设环境服务专题展,发挥服贸会作为国家级展会平台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当下,“双碳”经济在全球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全球正迎来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和技术变革。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将催生各类新技术、新业态,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释放强大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9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时提到,“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支持服务业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亚洲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低碳是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当前,全球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作为拥有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亚洲,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为未来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在2023服贸会期间举行的“2023年第二届亚洲碳中和产业发展论坛”( 下称论坛 )上指出。
据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介绍,亚洲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地区。2022年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10个国家中,有7个位于亚洲地区,与2021年持平,这也表明亚洲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全球减排降碳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视频致辞中讲到,中日两国作为亚洲两个经济大国,必须在应对环境危机中发挥指导作用,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他对中国举全国之力在风力、太阳能、氢能以及生态交通、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新材料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为了各国有效应对恶化的异常气象引起的自然灾害,中日两国应该加强在人道支援、灾害救助的合作,这也是两国建立信赖最好的手段。”鸠山由纪夫称。
韩国前总理李寿成指出,近几年,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破坏,全世界要求加强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举办此次论坛意义重大。
“泰国政府已经提出新的能源计划,将通过积极措施支持泰国转向绿色和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并制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绿色转型。中泰双方在低碳出行、能源转型、绿色建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泰国前副总理披尼·扎禄颂巴强调。
权顺基表示,亚洲的碳中和,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责任、一份承诺。就推动碳中和产业发展,他建议:一是亚洲地区各国政府要加强合作,积极制定有关政策,为碳中和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二是企业要加强创新研发,投资绿色技术,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环保性能;三是学界要加强科研合作,推动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进步;四是社会各界要共同宣传环保理念,培养绿色消费观念,形成人人参与的环保氛围。
关于如何共建绿色亚洲,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提出三点建议。首先,积极听取亚洲各国在共建绿色亚洲、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方面的科学倡议,结合亚洲各国的实际情况互学互鉴。同时,为共建绿色亚洲提供中国版方案。另外,积极发挥企业作用,为亚洲各国的企业提供更多跨区域合作的机会。
针对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不仅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量作出贡献,也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双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协调稳定的机制,要增强碳吸收,减少碳排放,加强碳转移、碳协调,稳妥地推进双碳经济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提供更优质服务
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23服贸会开设特色金融服务专题活动板块,并举行了主题为“守正创新 开放引领——全球经济重塑与金融业变革”的“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在会上指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一大特色是以监管引领为先导,建立自上而下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推动金融机构和市场高标准发展绿色金融。”
近年,监管部门在绿色信贷指引基础上,更新发布《绿色金融指引》,完善绿色融资和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健全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定期评价,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
截至今年6月底,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的余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33%,规模居世界首位。据测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支持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10亿吨。
与此同时,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丰富。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将信贷业务向排污权、碳排放权的抵质押融资业务延伸。截至今年6月底,绿色保险半年保费收入1159亿元。保险资金投向绿色发展相关产业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绿色信托资产余额2916亿元;金融租赁公司绿色融资余额8500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还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支持传统行业降耗减碳和节能改造,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建筑等领域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21家主要银行节能环保产业的贷款余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53%;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5万亿元,同比增长34%;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贷款的余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周亮强调。
对此,周亮建议,首先,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形成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相匹配的金融政策安排。
其次,创新产品服务。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探索并购融资、气候债券、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
再次,强化风险管理。严把项目融资碳排放关,完善客户授信管理,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
同时,完善日常监管。落实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日常的监管评价。
此外,推进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框架下,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交流合作。将“一带一路”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
延伸阅读:绿色低碳是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之一
9月3日,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下称服贸联盟)在2023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上发布《全球服务贸易绿色发展趋势报告2023》(下称《报告》)。
《报告》提到,随着国际社会对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双碳”等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努力促进绿色技术、清洁能源以及环境服务的国际交流合作,服务贸易绿色发展的总量和占比均呈稳步提升态势。
在发展规模方面,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和OECD数据显示,全球绿色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010年的2.21万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近3.78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达6.93%,比同期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高出1.43%。在占比方面,绿色服务贸易出口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比重从2010年的55.57%提升至2018年的61.89%,发展潜力正在快速释放。
同时,以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正在从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模式向绿色化、低碳化、节能化方向转型。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5亿辆,汽车储能规模将达到680GW²,尾气排放和空气污染将显著降低。
在建筑服务方面,建筑企业通过采用低碳材料、绿色施工、绿色设计等方式,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化、智慧化转变,促进建筑领域节能减碳。预计到2050年,G7国家可将住宅建筑行业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0%。另外,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体系也在逐步建立。
以中国为例,过去10年,中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累计下降5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全国地表水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达到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